家庭教育
Contact

联系我们

郴州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
地址:郴州市人民东路与郴江路口(原政务中心十楼)
电话:0735-2173851
网址:http://www.3cam.top
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 :首页 > 家庭教育 >

疫情假期里,拒绝网络成瘾

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发表时间:2020-02-20

    
朱嫘,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宣传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,精锐教育高级心理顾问,家庭教育课程研发总监。

      当今时代,信息技术飞速发展,现在的孩子可以充分享受电子产品带来的乐趣。网络授课给孩子架设了新的学习渠道,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,他们可以随时找到名师指点。“学习机”和“作业帮”这类手机软件,让孩子不用再为预习课本和做作业发愁。微信、QQ等社交类软件更是方便了孩子与他人的交往,开拓了他们的视野,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,让他们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。

  然而,电子产品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。快捷的信息、鲜艳的画面让孩子的思维钝化;想象力下降,逐渐成为思想上的“懒汉”,进而限制了大脑的发展……重要的是,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让孩子变得早熟,甚至会误入歧途。每天毫无节制地玩游戏,将导致孩子沉迷于虚拟世界,不愿与人交往。

  所以,疫情期间与孩子一起长时间待在家里时,家长首先要做好思想准备,其次要从以下几方面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。

  1.父母以身作则,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的时间。有的父母一边自己玩手机,一边大声呵斥孩子不许玩手机,这个做法是不可取的。孩子不是在看父母怎么说,而是要看父母怎么做。

  2.引导孩子多读好书,带着孩子动一动、玩一玩,聊聊天、做做手工等。孩子做这类有目的、有价值的活动,相应地就会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。

  3.用心和孩子沟通,陪伴孩子,引导他参加劳动实践。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,用心去聆听他的想法,做到认真地沟通和陪伴,创造和谐的亲子关系。关系重于教育,只有亲子关系好,父母的教育才有效果。父母也可以经常带领孩子一起干家务。只有让孩子明白劳动的辛苦,他才会懂得勤俭节约,懂得感恩。

  4.审查孩子的上网内容,控制好时间。网络上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,父母要帮助孩子抵制和过滤掉不良的信息,积极引导孩子接收健康、向上的内容,不要迷恋于网络游戏。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,约定好一天最多玩两次手机游戏,而且每次不超过40分钟。当然弹性时间还是要有的,一般不建议超过5分钟。

  有这样一位妈妈,平时和女儿关系很好,每到周末女儿都要和妈妈睡。这天晚上女儿在玩网络游戏,妈妈问她准备什么时候睡觉,孩子说要等到“杀死”一个怪物,大概还需要10分钟。过去半个小时了,女儿还没有关电脑,理由是那个怪物还没被“杀死”。妈妈此时已经很累很困了,她生气地对女儿凶了几句,然后自己去睡觉了,可又睡不着。过了一会儿,女儿也来睡了,侧着身子,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抱妈妈和妈妈亲亲。妈妈也觉得孩子还是有情绪。在妈妈的信念里,孩子带着情绪睡觉是不好的,于是爬起来对女儿说:“你起来!我问你,知道错了吗?”女儿半天没有吭声,过了一会儿说:“哎呀,我要睡觉,不愿意起来。”妈妈不甘心,继续拽着女儿要她坐起来。女儿实在忍不住了,爬起来用双手作揖的姿势,对着妈妈说:“好了,饶了我吧,我错了还不行吗?”妈妈看到这样的情形更生气了,女儿明显不是诚心认错啊!于是冲突更加激烈,最后动起手来,母女关系陷入僵局。

  在这个案例当中,我们可以看到妈妈对孩子长时间玩电脑这件事情是非常不接纳的,觉得孩子没有遵守承诺。事实上,女儿已经表达了只是想“杀死”那个怪物,估计10分钟,自己也没想到会花那么长的时间。妈妈体会不到“杀死”怪物带来的那种成就感是很让孩子兴奋的。在信息化时代,在玩伴并不多的家里,父母又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玩游戏,再加上没有培养出孩子的兴趣爱好,那么孩子喜欢网络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。如果家长能理解的话,也许自己就没有这么大的情绪了。

  此外,这位妈妈又有一个信念——“带着情绪睡觉是不好的”,所以就想把躺下的女儿拽起来,却没有意识到这只是妈妈的一个固有思维模式。妈妈在自以为是的想法中付诸行动,没有考虑是否尊重孩子,是否给孩子带来伤害。孩子被迫、无奈地向家长道歉,一旦这种被迫道歉成为习惯,那么他们慢慢地就会失去自己的力量,或者处于一种低价值感的状态,这会带有非常强大的负能量,甚至可能影响到其成年。

  在这里,妈妈不妨换一种方式去处理,理解孩子假期想多玩游戏的心情,告诉孩子:“女儿,妈妈今天很累了,先去睡觉了。”如果女儿不肯,妈妈可以再次表达:“妈妈需要好好休息。妈妈没休息好,就容易发脾气,白天做事也没劲儿。”这里表达的是妈妈当时真正的需求。孩子在了解妈妈的想法后,一定能理解妈妈,也会爽快地答应让妈妈去休息。父母不要轻视孩子对父母的爱。等到女儿去睡觉的时候,妈妈如果问一句:“怪物‘杀死’了没?”说不定女儿会兴奋地说:“妈妈,我终于‘杀死’了那个怪物!”并且带着成就感进入梦乡。当父母很能理解孩子,孩子也会体谅父母,这是必然的,孩子还会很感激父母对自己的理解!

 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父母的话,关键是父母怎样说;每个孩子都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,关键是父母怎样教育。


 

郴州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