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卑并非一无是处,有些儿童会把自卑感化为一种向上的助力,换成一种事业的能量。心理专家经研究发现,自卑感较强的儿童,往往战斗力和忍耐力也较强。一般而言,弟弟比哥哥还要有战斗力,那是因为从孩提时代开始,弟弟就处于一直认为自己比哥哥差的处境而长大的。
因自卑感而变得性格内向倔强,转而成为一种发展的力量,这在心理学上称为“补偿作用”。为了克服因为这些差距引起的自卑,于是,就有一种不断寻找办法弥补自己弱点、缩短差距的社会性倾向,这就是补偿行为。补偿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。儿童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差距。
儿童因生理的机能性缺陷往往会具有强大的补偿功能,对于意志特别坚定的儿童,这种生理的补偿功能会进一步发展到心理的补偿功能。专家发现,现实生活中,自卑感越强的儿童往往这种补偿心理也就越强。正是这种因为自卑而产生的补偿行为成了许多儿童创富的动力,这些儿童比一般儿童更努力、更刻苦,一心想以此克服他们的弱点,结果培养出超群的能力。比如有儿童视力有障碍,其听觉、触觉和嗅觉就特别灵敏;有儿童因车祸失去了双手,经过反复磨炼之后练就了用脚写出漂亮书法;有儿童因生来就矮小,但通过知识的渊博却使自己形象高大了许多;有儿童小时候孱弱,长大后反而成了有名的大力士;有儿童从前不善于行走,后来成了创长跑纪录的飞毛腿;有儿童患过小儿麻痹症,却成了芭蕾舞明星等等。事实上,人类世界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儿童,相反倒有几分自卑,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和缺陷,但是他们并没有一再为这些弱点和缺陷而苦恼,而是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发愤图强,用力补偿,结果反而有了令一般儿童吃惊的业绩。完成了人生的自卑与超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