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教育
Contact

联系我们

郴州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
地址:郴州市人民东路与郴江路口(原政务中心十楼)
电话:0735-2173851
网址:http://www.3cam.top
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 :首页 > 家庭教育 >

儿童自卑心理的行为表现

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发表时间:2020-09-05
当儿童自卑的时候,会有一些或引发一些自卑行为,这些行为往往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,其中有消极行为,也有积极行为。

1.行为孤僻不喜欢沟通

由于感到处处不如别的儿童,学习、生活与工作中的行为就变得谨小慎微、冷漠、内向、孤独,像蜗牛一样,表现出明显的不合群,喜欢独来独往,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,不喜欢沟通,不喜欢交往,缺乏团队合作精神。在工作中或儿童人际交往时,他们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,因而常常得不到其他儿童的重视而默默无闻。

2.行为屈从害怕竞争

由于内心缺乏一种自我的力量,因此,害怕竞争,随遇而安,遇到侵犯也是听之任之,表现得逆来顺受,对其他儿童的要求让步,受儿童左右,随波逐流,不敢表达自己的主张、观点和感受,内心懦弱,这些都是典型的屈从行为。平常的语言表达有:“对不起,占用了你宝贵的时间,可是……”,“这仅是我的观点,但……”说话时犹豫不决、轻声轻音、目光不敢正面接触、扭手、有时双臂还交叉胸前等。屈从行为明显的儿童,常常会得不到应有的职务晋升而具有怀才不遇之感,他们的一些声音往往被自信心强的儿童所淹没。

3.行为粗鲁脾气暴躁,动辄发怒

当儿童自卑感强烈的时候,如果采取屈从行为不能减轻自卑之苦的话,就会转为好争好斗的粗鲁行为方式,具体表现在(很多表现在语言上):只顾提出自己的要求、感受和主张,而轻视其他儿童的观点(如:“你干不干这件事?不干就拉倒!”);脾气暴躁,动辄发怒,出现问题或失误时一味责怪其他儿童(如:“你还有什么不相信的?这不是我的错!”);采取讽刺、不友善的态度(如:“那是个傻子才干的事!”)。有些还表现出处处抱怨、讲话的声调高而刺耳、用手指指点点、拍桌子等。

4.行为滑稽哗众取宠

滑稽容易引儿童发笑。扮演一个滑稽的角色,用笑声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,这也是一种自卑行为的表现方式。最有代表性的是形象特别的喜剧演员,例如: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费丽丝·蒂勒相貌丑陋,她为此非常自卑,于是,运用笑声以掩饰内心的自卑。如果不能取得他的关注往往出现否认现实,因为自己瞧不起自己,于是破罐子破摔,试图采取否认现实的行为来摆脱自卑,比如借酒消愁等。

5.补偿行为

自卑并非一无是处,有些儿童会把自卑感化为一种向上的助力,换成一种事业的能量。心理专家经研究发现,自卑感较强的儿童,往往战斗力和忍耐力也较强。一般而言,弟弟比哥哥还要有战斗力,那是因为从孩提时代开始,弟弟就处于一直认为自己比哥哥差的处境而长大的。

因自卑感而变得性格内向倔强,转而成为一种发展的力量,这在心理学上称为“补偿作用”。为了克服因为这些差距引起的自卑,于是,就有一种不断寻找办法弥补自己弱点、缩短差距的社会性倾向,这就是补偿行为。补偿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。儿童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差距。
 

儿童因生理的机能性缺陷往往会具有强大的补偿功能,对于意志特别坚定的儿童,这种生理的补偿功能会进一步发展到心理的补偿功能。专家发现,现实生活中,自卑感越强的儿童往往这种补偿心理也就越强。正是这种因为自卑而产生的补偿行为成了许多儿童创富的动力,这些儿童比一般儿童更努力、更刻苦,一心想以此克服他们的弱点,结果培养出超群的能力。比如有儿童视力有障碍,其听觉、触觉和嗅觉就特别灵敏;有儿童因车祸失去了双手,经过反复磨炼之后练就了用脚写出漂亮书法;有儿童因生来就矮小,但通过知识的渊博却使自己形象高大了许多;有儿童小时候孱弱,长大后反而成了有名的大力士;有儿童从前不善于行走,后来成了创长跑纪录的飞毛腿;有儿童患过小儿麻痹症,却成了芭蕾舞明星等等。事实上,人类世界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儿童,相反倒有几分自卑,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和缺陷,但是他们并没有一再为这些弱点和缺陷而苦恼,而是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发愤图强,用力补偿,结果反而有了令一般儿童吃惊的业绩。完成了人生的自卑与超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