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课堂
Contact

联系我们

郴州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
地址:郴州市人民东路与郴江路口(原政务中心十楼)
电话:0735-2173851
网址:http://www.3cam.top
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 :首页 > 心理课堂 >

教育 | 从心理学视角解读教育格言

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发表时间:2017-07-29

教育 | 从心理学视角解读教育格言

 

       何为教育?教育为何?古今中外的先贤前辈们在一直思考和探索,人类的繁衍不只是生理上的,更多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传承。一个幼小的婴儿慢慢的长成一个成人,在这个世界上的所作所为,都与其接受的教育和老师(父母)有关。关于教育的名言数不胜数,阿苏细细的感受和品味,从中挑选出一些与大家分享,教育最重要的是父母,其次是老师,起关键作用的是孩子本人。

       孔子——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”

       父母和老师的言传身教,让孩子形成学习和内化的模板。自己做不到,却要求孩子做到,就变成了一句空话。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首先自己要先做到什么样的人。(专指品行,而不是成就。)不然你就没有说服力,孩子也不会信服,你看你自己都是这样,有什么资格要求我。也是古人所说的为人师表,表为表率。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、培养和教育好,他就不能发展、培养和教育别人。-第斯多惠
 
       欧文——“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”

       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,最本质的是陪伴一个人成为自己,成为一个人,一个天性得到足够呵护和成长的孩子,是不会让父母和老师失望的。

       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,因材施教,根据不同的气质和性格,采用不同的方式,陪伴孩子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,而不是形成整齐划一的工业产品。

       蔡元培先生说过:“知教育者,与其守成法,毋宁尚自然;与其求化一,毋宁展个性。”

       爱因斯坦——“我确实相信:在我们的教育中,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,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,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”

       当教育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过强,会导致教育的扭曲和孩子的变形,重视知识和考试,而忽视了孩子德行和人格培养,最后形成的都是活在大脑里的人,自私和功利的人,呆板无趣的人。

       教育不是为了孩子成绩好,为了争第一,只是黄金屋和颜如玉的追求,为了功名利禄的目的;而是成为一个人,普通人,公民,懂得尊重自己,尊重他人,学会与人相处,懂得享受生活,做自己选择的事情,既能适应社会,又能娱乐自己。

       苏霍姆林斯基——“尊重和爱护孩子的自尊心,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”

       人贵自尊。懂羞耻,明道理,知行知止,有所为有所不为。孩子的自尊心是最珍贵的礼物,小心翼翼的呵护,而不是打压和批判,不将自我控制体系扭转为超我控制体系,而在孩子本身的自尊上将这颗种子呵护好,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,自己辨别,作为父母和老师言勿重,位勿高,贴着孩子表达,孩子自己心理明镜似的。